一般醫療器械維修原則和方法
維修經驗與原則:
1. 親自重複故障(如果可以重複的話),不輕信用戶或第三者的口述或轉述。
仔細觀察,不輕信用戶的口述,尤其是第三者的轉述。有的操作者為了推脫自己的責任,會說儀器自己突然...,自己什麼也沒動,等等.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。工程師要會妥善處理。
2. 先外部,后內部。
不要動不動就打開機殼,沒有初步的判斷和排除就喜歡鋪開攤子絕不是老手的做法。 指望打開機殼看哪裡有斷線或明顯故障之處,純粹是在碰運氣,即使好運也不可能每次都這樣。
約有50%故障是由外部環境或操作、清潔等造成的。如是否關機時間長了?晝夜溫差是否很大?儀器放置的位置是否離電梯間很近? 儀器附近還有什麼儀器在使用?計算機設置是否正確?等等。
3. 先電源,后主機;先附件,后主機。
應先檢查電源是否穩定、負載是否過重、地線是否良好、電極等附件是否良好和正常、各接口是否正確等。
4. 充分利用儀器面板上各種按鍵、顯示屏幕和操作 或維修程序等,作些排除,這需要極其熟悉結構。(重要步驟)
5. 了解用戶的操作習慣、操作人員結構和水平,科室經濟情況等也會對維修有很大幫助。
如可推斷清潔保養得如何,是否有欲更新的想法(否則無論怎麼修都不會說好)等。
如工程師碰到一台血球計數儀,前任幾個工程師無數次維修,持續二年,還換過新機器,但不到半年又重複出現故障,麻煩不斷。他接手后有一次接報修,趕到時屏幕暗的,問醫生是這台嗎?醫生回答是的,且上前按電源開關。按后無反應,就又按一下,機器重啟了。原來儀器有屏幕保護功能,該科室無專人保管使用,使用者用好就走,后一使用者一看屏幕暗的,就開開關。每天數百次開關電源,怎有不坏之理?修好后,他寫了一個條子貼在儀器前,寫明若發現屏幕暗,先隨意按一下任何鍵,不亮再開電源開關。從此就再也沒這麼麻煩了。
6. 不輕易更換原來儀器上的元器件和板子、管道等,因為有些元器件與板子、軟件數據相關。更不能靠不停地換板子和部件來縮小故障源,否則招一民工教教即會(目前此類維修者 ,既可收費又簡單)。
7. 必要時儀器或工程師要承擔責任,背“黑鍋”。若責任在科室或使用者,以後更難打交道了。出於各種目的,也會出現:有人故意設置故障。 :解鈴還須系鈴人!否則很花時間 。
修好一台儀器不容易,尤其是老儀器;搞坏一台儀器可是太容易了,不需要什麼知識。